中二病晚期

重要说明

鉴于小屁姐对本文的部分内容强烈不满,特此说明:

  • 本文是我三四年前的作品 不代表本人现在的观点
  • 以当下的视角来看 本文的一些观点已经发生变化
  • 或许将尝试更新 以及对之前某些思想的批判反思
  • 再次感谢小屁姐提出的诚恳意见 此说明便是小屁姐的意见下诞生的

话说 道高一尺 魔高一仗 古人做梦应该也没有想到会有性爱机器人这种东西出现 第一款性爱机器人在六年前就有了 为什么就没有男性机器人 只有女性? 性别歧视啊…… 孔夫子说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虽然是有大男子主义的味道 但是放下成见 不去排斥而是认真去思考一下 如果未来真的 机器人比女孩要做得更好 当然这是个很悲伤的事情 我也不是在说“性”,性于个人而言或许是一种驱动力 但对于双方 不再是一个人的时候 应当是一种交流方式 性大概也是将形而上学式的爱情回归到“现实”的一种联结与纽带 性与爱 都是很美好的存在 相辅相成。回到刚刚那个话题 我说机器人能够做得比女孩更好 是指机器人在未来 情商似乎会比人类更高 (机器就是机器,至少以现在的技术来看 不会具有心智),这里的情商是指 机器人在和人相处的时候(假设那个人是男孩)会让男孩感觉到愉快开心 (有句话叫累觉不爱)相处的时候很放松 不用去想那种“她为什么会生气”这样的世纪性难题 毕竟真的爱情 只是少数人才会遇到 大多数人遇见感情 或许还是唯唯诺诺 战战兢兢的 。现在这种“性爱机器人”已经有几种性格可以选择了 温柔 野蛮 等等 看自己适合哪一种 身体尺寸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制 根据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原则 机器人似乎不会让人感觉到“不愉快” 忠诚度什么的更加不用说了……

大概在不远的将来 这种机器人普及(在杂志上看见 2045年或许能够实现意识的数字化 程式化 至少存在这么一种可能性的 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楚 曾经那么多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已经实现了 一些甚至于是超出预期的)那将是非常严重的伦理问题 …… 妇女和儿童的社会地位会受到很严重的冲击(或者说是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 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 甚至于是被部分替代的 )妇女和儿童 或许会被严重物化 (很抱歉,至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 都是父系氏族社会 在古希腊时代 贵族阶层的人 就以喜欢男人为风尚的 喜欢女人会被认为是一件羞耻的事 或者他们根本就不会往这方面想 除非是为了满足生殖繁衍后代的需要 他们认为 男女之间不存在爱情的 夹杂着肉体 更喜好精神上的纯粹…… 这里 并不是说性取向 同性或者异性 而是一种社会知觉 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了。如果真的只是为了繁衍后代 放到现代 甚至不需要性交 以及背后复杂的伦理形式 <婚姻等的,当然并不是说婚姻不好或者错误,而是可以选择不这么干> 而言 就让两个细胞在试管里融合要容易得多 甚至不需要引起性兴奋就能够完成这种事情)

“我宁愿作为一名人类而死去,而不愿以机器人的方式获得永生。” 《机器管家》这部电影里的。也到饭点了还真佩服我自己逼逼了这么多…… 不过还好就是没有睡觉 ,因为一闭眼就不晓得下一次睁眼是什么时候了……

“一个系统架构师起码是普通程序员十倍以上的工资。”这里的“普通程序员”就是指的码农了。事实上,不仅是在编程这一块。也有许多这样的“码农”。很多时候,只是一些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复现而已,并不包含“判断”“推理”这种真正属于思维范畴的,甚至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而却称之为“博学多才”,此言差矣。那只是从一块小硬盘变成了一个大硬盘。量变并没有引起真正意义上的质变。依照范畴,此二者是同质的。而其模态,如前面说的,由小硬盘变成了大硬盘,如是而已。这种输入输出,整体来看,总和其实是为零的,由此,事实上并未输入什么东西,也不用说什么输出了。当这些非编程意义上的“码农”出现其类似替代工具的时候,可喜可贺,人类做了一次优化。博古通今的人儿,倒地身亡以后,那些蟑螂再也不用啃食不知名的肉了。不用担心,蟑螂啊,似乎不会绝迹。

如培根所言,不能做蜘蛛,只懂从自己肚子里抽丝剥茧。也不能做蚂蚁,只知道搬运一些现成的东西。要学习蜜蜂,既采集花粉,也酿造蜂蜜。 // 前者是理性主义者喜欢干的事情,但个人的智慧是很有限的。后者是经验主义者所热衷的,但经验只能代表普遍性,并且这种普遍性也不是严格普遍的。更不用说必然性了。 就中文“必”,其本义指“心脏存在但不可见”,诚然,对于那些“存在但不可见”的事物,经验主义者们可是个地道的瞎子。

额 不是“抽丝剥茧”,那个大概是养蚕工人们的工作。应该只是抽丝。 惯性了。有些时候,经验也会坑你一把,就算之前屡试不爽。“你怎么就知道,太阳明天还会升起?”休谟如是说。

/**

“爱情的产生基于男女两性的自然吸引,一般来说,男性表现为天行健,自强不息的阳刚美,体现了动态的,具有创造力的父性。女性表现为地势坤,厚德载物的阴柔美,体现了静态的,滋养万物的母性。正如《爱是光着脚的哲学》中提到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渴望与其结合,以求身心的完整。男女两性在这种自然而然地互动中,伴随着先天性的两性吸引,最终走入婚姻殿堂。赤绳系定,珠联璧合;白头永偕,桂馥兰馨。异性之间的爱情与同性之间的爱情,加在一起,才是人间爱情的全貌。正如书中所说,爱情以在异性之间发生常态,同性之间的爱情,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爱情方式。尊重并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是光着脚的哲学》David O'Connor 著 **/

/** 我看着她 看了又看 I looked and looked at her我知道 就像我知道我必死无疑那样清楚 and I knew , as clearly as I know that I will die我是如此的爱她 胜过我所看到的所能想象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 that I loved her more than anything I'd ever seen or imagined on earth 她以前是一个妖女 现在却像一片枯叶 she was only the dead leaf echo of the nymphet from long ago但是我爱她 这个洛丽塔 but I loved her , this Lolita苍白 臃肿 混俗 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 pale and polluted and big with another man's child 她可以褪色 可以枯萎 我不在乎 she could fade and wither - I didn't care但我只要看她一眼 I would still go mad with tenderness 万般柔情 涌上心头 at the mere sight other face 从这里到那个你熟悉的汽车 只有25步的距离 From here to that old car that you know so well... is a stretch of 25 paces 不要碰我 Don't touch me 你一碰我 我就会死 I'll die if you touch me 我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除此之外 没有别的 What I heard then was the melody children at play . Nothing but that让我心灰意冷的并不是洛丽塔不在我身边 而是这里的欢笑声中没有她 And I knew that the hopelessly poignant thing was not Lolita's absense from my side ... but the absense other voice from that chorus **/

/**

“真的,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我们要是大海,才能接受一条不洁的河而不致自污。” “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

嗯 谢谢 莱布尼茨是理性主义者 与之相对的经验主义者的学说也可以去参考参考 但我个人是直接选了康德 他试图调合这两者的矛盾 准备把康德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两派 有这么两种比喻 如果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都是想要建造通向真理的巴别塔 理性主义者的塔可以搭得很高很高 但是这座塔的根基似乎禁不住经验主义者来踹几脚 而经验主义者搭的塔 虽然根基很稳固 但高度却是比较可怜的 盖再多也没什么用处 理性主义者主要用演绎推理的方法 但被抨击为“只不过在论证一堆定义而已”就像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所有的那些结论都可以从那少数几个公设推出来

嗯 但是我个人现在对这个也只是挑自己感兴趣的来 比较支离破碎 不怎么系统 中国似乎不具备真正的学术土壤 脑子渐渐被舌头淹没了 而且政治对这一块的影响特别大 就像陆文夫临死之前说的 中国出不了真正的大作家 文学离政治太近了 可是国外的那些网站看不懂 外语不过关 说得阴暗一点 操控了新华字典 便操控了一切

想出去走走看看汴河街的月亮中秋节 但我不能脚不能动痛回老家的计划也取消了 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来找写作软件记事本虽然简约但仪式感终究占了上风。 走上一步都显得困难虽然可以站立但是没有办法很好直立移动几步下来就是要流汗了像是痉挛的那种痛。 嗯进入正题吧。 前天最后一节课下课后盘算着去七食堂吃饭说来也奇怪宁愿多花那么几十分钟走到七食堂也不想随便找个地方那只能叫做“填饱肚子”,但是在七食堂,有种“用餐”的感觉 因为是食堂消费也不算太贵学生党也支付得起确实是要比其他的食堂环境要好。 重点是去食堂的路上。正考虑着吃黑胡椒鸡排饭菊花哥还没吃过的那种他要我吃完了以后给他描述描述耳边飘来“这位同学,你知不知道宇宙的起源哪?”一回头是一位老者 实话说心里面有点兴奋脑子里飘过一句“哲学问题”,难道是有人想要讨论这种问题么?还是个上了年纪的人甚至有些窃喜了虽然明白这种问题不会有什么“真理”结论但奈何对这种问题有那么一点兴趣想听听他的看法。“宇宙大爆炸。”这种存在于21世纪的年轻人可以脱口而出的答案,按照某种惯例,虽然这种观念从来都不是出自于自己的认真思考,却也觉得理所当然的。然后他就说了“我这里有一本书,绝对真理。。。”顿时有一种“十块钱卖你一本”的感觉。他说的是《圣经》“我已经有了。”我说。(笨笨送给我的那本,现在放在寝室里,一般不随身携带怕把她弄坏只要捧起她看到她便想起了笨笨还有之前和他在一起的时刻) 之后与他一起走着讨论着一些东西很感谢他最后给我推荐的圣经阅读顺序还有福音书库很奇怪至少在当时那个时刻我相信他毫无防备即使是之前从来没有见过面就这么给他我的存储卡也把电话留给了他虽然我手机一般都是开的飞行模式也一般是打不进来的也很少去用电话联系甚至当时还莫名其妙地隐隐有些兴奋。。。 他离开了然后我迷路了。发现是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虽然是在学校里面绕了一大圈又绕回到了原地终于找到了云梦广场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大概是迷了两个多小时人少也不想问路我告诉自己虽然你是路痴但得靠自己的力量找到路也算是比较偏执就这么倔着几次欲言又止在自己学校都迷路。。。代价就是现在不能动希望两天以后能够正常到校。。。 (待会啊,剥个橘子先。我去有点酸。。。。)接下来要逼逼一下自己的疑问但并不刻意针对任何东西。 “上帝即本体。”他如是说。“你看那电子绕着原子核在转,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是上帝的灵啊。上帝的灵在这里。”宗教和现代科学结合?两种世界观的杂交?似乎宗教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什么是本体?当然,可以说上帝就是一切事物的终极原因,但,上帝本身又是如何可能的?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是上帝,那么上帝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万事万物”难道不包括上帝么?“神说,要有光。事情就这么成了。”那么谁说要有神?当原子论世界观崩溃,是不是又换了另外一种“上帝的灵”的版本?换成中国哲学里的元气论的世界观呢?那又做何种解释?“没有事实,只有解释。”倒是响起了尼采的这句话来。似乎是思维的限制像是一种线性结构?只有后继但不会有前驱前驱无法想象连想象都不能的就好像时间似乎被表象成前后相继的那样但“科普”书里头说时间的形状像是一只“梨子”。费尔巴哈的那种“半吊子唯物主义”:“这世界上除了人与自然,不再有其他的什么东西。”他认为宗教只是人自身的一种虚化。但他的“人”,却是忽略了社会属性的纯粹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否如那样所言的宗教的本质在于“利己主义”,归根结底只是为了自己得到好处?(至少在马哲课上,老师是这么说的。而且他说要例举几个著名的犹太人我回答了一个“耶稣”,他直接认为耶稣是不存在的。)啊咧实话说写到这里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 因为有朋友是信基督的 但实在不是想冒犯 对于宗教信仰我是尊重的 如果看到这里的是有基督徒但是我本人不知道的 抱歉 诚然人类的至少就目前而言的大脑是为三维设计存在的神经架构空间上是被表象为三维的认知到的一维二维事实上是基于三维的点在线中线在面中面在体中但事实上除却三维一维二维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无从得知时间似乎被表象为“第四维”。“维度”是如何可能的?是真有其还只是一种人类创造的观念?“如果他们不受‘重力’这个观念引诱的话,那么就会有许多人避免掉到河里而死去。”前面写的“诚然”,真的是“诚然”?好了到这里似乎有那么一点怀疑论的倾向了。但至少这样能够避免独断论。 他还说了些什么大抵忘了。他不知道当时我包里除了一本《数据结构》外,还有一本《纯粹理性批判》。 哲学与宗教向来不待见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保罗传教是运用了哲学的思维方式,让基督教传播得更加广泛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却又把哲学一脚踹开到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时期哲学更是沦为所谓如阿奎那说的“神学的婢女”,哲学要证明上帝的存在。据说当时最权威的神学家经院哲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一个针尖上最多能站七个天使。”感谢那群“书呆子”,抱着哲学典籍到处流亡让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还有机会接触到哲学甚至可以说哲学“命悬一线”。再后来,剧情反转,宗教哭着喊着要哲学了。哲学似乎是笑到了最后,虽然赢得并不轻松。宗教要求信仰,哲学却需要怀疑。二者的精神内核是相互矛盾的,哲学精神和宗教精神相互抵触宗教巴不得哲学做他的情妇但哲学却拒绝这种暧昧的态度一个是企图一劳永逸地把握这个世界另一个却宁愿迂迂回回地试探虽然或许永远不会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说到哲学精神想起苏格拉底哲学精神大概在他身上得到了甚至是淋漓尽致的彰显他似乎就是代表着哲学精神虽然他从来没有著过什么书开创过什么哲学体系但他体现的那种哲学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哲学家们所谓“苏格拉底上身”是也。话说苏格拉底那货居然是重甲步兵。。。在45岁的时候还和斯巴达的军队打过仗虽然最后战败了但据说苏格拉底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凝视着斯巴达的军队站在那里斯巴达人佩服他的勇气让他走了斯巴达军队估计马其顿方阵都敢硬悍的。。。满嘴放炮容易但真正做到就难了嘿嘿苏格拉底取了一只“河东狮”,悍妇啊悍妇一次对着苏格拉底咆哮然后把垃圾倒在他的头上苏格拉底却说:“我知道,打雷之后就会下雨啦。” balabalabalabala。。。。巴拉拉小魔仙小魔仙全身变!沙罗沙罗~ *大概写到这里的时候上床睡了。中秋晚上写的。 思维是如何可能的?这种问题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当思维到这里本身就已经在思维中了这似乎是一种“线性”?说到思维,似乎不得不提亚里士多德。例如牛顿,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把物体之间的那种相互作用通过“力”而诠释出来,亚里士多德则是将思维通过“逻辑”而作为范畴呈现,创立“逻辑学”,如康德所言的,“逻辑学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就已经非常完备了。”“逻辑学只是同思维方式本身打交道。”那么,“某种物”进入到思维是如何可能的?即使之前从未思考过,但当思维到此时是如何可能的?其必要满足能够形成思维的形式条件,否则连进入思维的可能性都不曾具有了。类比到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虽然作为“场”似乎也被视为物质在自然界实存着),范畴似乎是作为进入思维使其成为可能的中介及形式条件。 在听音乐时,就其作为听觉的形式而言,这种纯粹的物理刺激(虽然事实上并不仅仅如此)是如何进入到意识中并对心灵产生影响,让我们为之动容呢?如贝多芬所言:“音乐是比一切哲学,一切智慧更高的启示。”音乐,似乎是要进入某种“无意识”状态,大脑的判断、控制紧张和焦虑的区域似乎活动减弱,而其他脑区的活动似乎在明显增强?虽然自身连意识也无法意识到。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稽查作用似乎减弱,而“压抑”得到释放,欲望就此满足?研究大脑的生理构造,这似乎是意识产生的条件,但并不是意识本身?就像财富,权利,地位这些东西可以作为幸福的条件而并不等同于幸福本身那样,然而这种由此及彼,事实上所有的由此及彼事实上并不如看上去那么严格。 计算机,似乎是人类进行的一种“终极仿生学”,只是这次人类仿的是自己。(仅供参考) 首先应当确立,你见到的东西并不取决于你的眼睛,而取决于你的大脑。感知只是通道,而进行判断的却是意识。(这种类似演绎推理的方式缺点便是无法产生新的知识,而且到头来似乎说来说去都只是证明一些定义。像兰德说过的那样:“如果用词不是那么绝对的话,人类几乎可以证明他们想证明的任何东西。”) 然而一般而言,当感知到某物,它便已进入到意识中了。当意识到某物,似乎是在“某一个瞬间”的,感知却无法脱离空间,基于空间才能成为可能的。然而意识的重点似乎在于实存在其中的各种观念的联结。(事实上,大脑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在于把各种感官的数据通过能够形成认知的方式来加以判断联结起来,似乎由此便为认知开辟了道路,即使没有任何经验。如若没有这种方式,那么对万事万物形成经验的可能性都不曾具有了,即使真的“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如果从定义出发,这种“独断论”式的论证方式,“数据”这个概念的定义便是:自然界各种物的符号化表示。如同函数,或者说是映射更加准确,因为函数是指非空的数集,看看周围,那些事物按照现在的认知能力至少可以在脑海中找到至少一个符号与之对应。)当一个女孩见到一只蟑螂(女生一般会害怕这种虫子,至少周围有这样的女生。现在假设有这么一个女生她很害怕这种虫子),她或许会尖叫或者跳脚,打扫整个房间(突然想起和尚在搬到新寝室的时候的那一声感叹:“卧槽!小强的孙子都有了。。。”很好奇他是看到了怎样的一副景象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事实上,女孩并不是害怕蟑螂这种虫子本身(如果是贝爷看到了这只蟑螂,他或许会这样说:“噢,看哪!一堆脂肪和蛋白质!虽然不多但是总比没有要好。嗯,味道还不错。”),且不言这种虫子没有毒性也不咬人,她感知到的(通过感官而得到的“数据”):黑色,翅膀,腿。。。等等等等(这些通过感知而得来的数据,或者说是“概念”,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害怕吧。其是支离破碎的,并不完整)当这些概念通过某种作用联结到一起而进入到意识中时(从感知到进入意识,期间发生了什么?似乎必须存在某种机制进行转化,否则感知和意识便似乎是一回事了。“感知和意识是同时发生的”,而事实上现在看来,会存有某种“延迟”。这种延迟并不是前后相继的那种时间的本身,但要完成它需要消耗时间。),便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即“蟑螂”,当这个符号进入到意识中时(虽然这个符号事实上并不是由感知得到的)便会和女孩自身认知里的其他观念综合起来(每个人的观念或许都会有不同,环境等的因素会影响),或许是“恶心”“恐惧”等等(这里的“恶心”“恐惧”是基于女孩自身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而应该表现出来的方式),之后付诸于行动。意识是否是从物理定律中逃逸出来的那一部分?或者不能说是“那一部分”,意识是否也服从于物理定律?或者说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需要”自由意志这种设定?即使它存在或者不存在。虽然意识到自己和意识到自己意识自己会是有所不同的。 类比到计算机中(这也是一种“由此及彼”,然而“此”和“彼”之间的联结是如何可能的?这其中的联结并不严格。常常被宗教利用的目的论便宣称:“苹果长在树上便是为了给人吃。”这种论断,简直是可笑,至少现在这么觉得。【为了掩饰我的软弱,便如是说了。也许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会这么觉得。】)真正的意识并不能算作是“显示器”这种输出设备(作为整体的意识),而是指内存。CPU则指向大脑的判断与运算(将来自感官的数据通过能够形成认知的方式来加以判断联结起来,如上所言。然而事实上CPU的直觉操作与控制对象并不是硬盘,而是内存。类比大脑是意识产生的条件,但却并不是意识本身。)计算机本身便是“符号转换系统”,将那些无用的符号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呈现在输出设备上而为人所理解。硬盘类似于相对固定的记忆,而内存,每一次重启则清空,作为随机存储器。 由上可推断出(尽管是一些非常粗糙的类比,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似乎也会站不住脚),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虚拟并不能等同于虚假,且虚拟是指向人本身,不指向除却人之外的自然界。) 而这个虚拟的核心,便是大脑。“将来自感官的数据通过能够形成认知的方式来加以判断联结起来”事实上便是符号化的一种过程,使直观能够形成让大脑能够处理的数据并加以认知,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观念。而这种符号化其中的符号,并不占据实际的物质空间,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容。这是相对于思维方面,前面有提到使思维成为可能的条件,符号化则必定有其界限,只能符号化大脑能够符号化的直观,这世界也便就是如此这般的被认知了。 而从于直观方面,同样的,大脑亦只能直观到它能够指涉感官而直观到的东西,至少在产生质变之前不再存有其他的可能性了。存在于一般的记忆而并未保留下来的,只是存在于意识到的这一刻,过后便淡忘了,虚拟化的暂时的呈现而在当下完成的一种临时的构建。 思维能够思维的,直观能够直观到的。把人暂时独立抽出来,没有外界。而大脑的符号化和虚拟化,一手构建了当这个系统启动时的如此这般的世界。当然这是指向人自身的,外界还是外界。只是外界是虚拟的,大脑接收到的数据进入到意识中来教人去判断。 这种系统的呈现,必然和这种系统在一定范围内是同质的,甚至从整体上必须全都必须是同质的,虽然不同类。内在必然存在某些联结,使其形成的这种关系成为可能,让那些彼此毫无关系的能够形成某种判断。断开必基于连续的基础之上,不然连断开的可能性亦不曾具有了,就好像分析必须建立在综合的基础之上,部分必须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之上那样。 当除了我之外的人去尝试理解,类似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那样,其大脑中的神经元便存在着奇妙的连接,不论其结果如何。Your poin. 什么是基因?什么是神经元?如果你服从现代生物学的话,接受她的引诱,你便能够理解这些东西了。她要极力维护她基本的世界观,其上层的架构全部基于此,总需要一些事实来让世界观变得合理化。就像维护一个王朝的统治那样。 如果不曾怀疑,那便不存在说服,不论以何种形式。 你以为已学会,事实上只是被教导。你以为在判断,事实上只是被引诱。

带上你的鞭子,不必与人类决裂。